如今什么文化程度、什么行业、什么岗位都有个证书,技多不压身。有时候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看到听到音响发烧友,不明觉厉。于是在我们音响发烧圈子里,共识了一个等级体系,跟跆拳道、围棋一样,九大段位,看看你是哪一段?
发烧一段
即所谓的“超级清纯小白”,在他们眼中,音响发烧友就是一群神经病。如果说“摄影毁三代,单反穷一生”的话,在他们眼里音响发烧友已经堕入无间地狱。
发烧二段
基本上知道有音响发烧这么个事,对音乐的爱好也比较一般,偶尔参加活动一般是被基友、闺蜜拉来的。爱好基本是手机,沟通基本是白眼。
发现有人戴着某牌耳机,也会看上两眼。家里有套家庭影院,然后高冷的冒出一个“装”字。
发烧三段
潜水阶段,比较想入门,但要不没钱入门,要不兴趣不强。一个普通音响已达到个人掏腰包承受的极限。对音乐呢,没有特别好恶,知道有莫扎特这么个人,男的,外国人,看《让子弹飞》知道的。
平时对音乐的喜好处于对《百度音乐研究》、《酷我速成教程》的浅尝辄止,偶尔上上音响类论坛,一看见战火纷飞,立刻撤军。
发烧四段
已经入门了,花钱买过音响类的书,设备也有了一些。知道某音响品牌音质是渣,但向上追求到万元级别,也着实肉疼得紧。不过各类活动还是踊跃参加,蹭听些名器也是经常的事情。处于这一步,状态往往是“攒钱ing”,心有猛虎却细嗅喇叭花,大神的语录记心间(偶尔也出现串词儿的现象),在一般人心目中,已经是个“发烧友”了。
音乐的喜好,acg类基本是日系常听,美系偶尔,知道枪花、slash、比利乔,知道中岛美雪跟中岛美嘉不是一个人,至于硬摇……什么是硬摇?古典音乐还在补齐一些套装中,贝多芬、莫扎特、柴可夫斯基的一些大路曲子基本听了一遍,知道大调和小调的区别是大调好像比较大。
到这一地步,进可破产,退可守财。
发烧五段
发烧友喜闻乐见的等级,人数*为庞大,中流砥柱。
常上论坛,常泡贴吧。设备差点上万,基本上没成家的每个月都有固定预算攀登新高峰,成了家的要常备假发票糊弄老婆。对功率、声道、平衡度、分离度、噪音有了一些初步认识,开始尝试换换线材、摆位,一周后发现还不如不搞。向上一步需咬牙关,想想*近10万元级音响又有打折,不仅热泪盈眶。另一波实在没钱的,从这个等级开始,走上了DIY的路线,但还不知道这条路更加血腥。
音乐上,基本该听的都全了,知道要追求个性了。基本上贝多芬得听奏鸣曲,知道op.111是老人家*后一部作品;腾斯泰德98年就死了;马勒千人交响玩的是视觉系,听的时候还是不住的犯迷糊。看见郎朗开始有点反胃,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反胃。神奇的是,不少科班的音乐从业者,也在这个阵营里混着。
发烧六段
贴吧、论坛基本不上,上了就能挑出一些大神帖子的错,器材价格已经不是这一级别的*准绳。玩箱子开始入不寻常之境。功放已经向300瓦级能听的那一类发展,口头禅是“某款名器,其实也就那么回事”。
分水岭开始呈现,玩英式器材的对现代声深恶痛绝,玩胆机的手头得有几个德律风根、宝马、富豪、大盾的孤品管,玩线材的开始买明线手工编织,玩高清的开始琢磨怎么重现studer老开盘机的味道,玩lp的开始囤积唱头,并对动铁唱头明确表达不满。
玩音乐的,基本上不凭器材能听出国交的小提琴不准,遇到大师来访,也基本上能感觉到马泽尔前天是不是吃路边摊拉了肚子,席夫的踏板踩得点儿真准,穆特无非是为了挣点零花钱,裙子还算优雅,比不上老婆的driesvannoten。
巴克豪斯的*张唱片到*后一张收全了,能给大师写个艺术生涯的故事。不少科班的在这个档次基本就停下了,为什么呢?觉得贵圈真没劲,哪天带你去听小野丽莎唱现场好了。
发烧七段
人数开始少了。
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退烧,天价器材也开始见到陈列,柏林之声没啥味道,退烧的一般天价器材出掉,没那么大闲工夫折腾了,看看公司的股票涨了没?
出身基本是不可能了,昨天才跟老易谈了谈给名家灌唱片的事,今天你就问我唐琴收不收?当然是不收!我看上stevie ray vaughan砸烂的那把吉他了。
发烧八段
似仙非仙之境。
偶尔也会听听老唱片,但更喜欢弹弹客厅里那台贝森多夫。听音响?算了,明天买打飞的去拜罗伊特听现场吧,反正捐过10万欧元进去不用花钱了。突然*近对量子基金发生了兴趣,觉得跟普华永道做的假账比起来,还是把公司注册到维京群岛比较实惠。
*近电视上开始讲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逐渐离世,你心中郁闷,走上阁楼看了看保险柜里克莱普顿的那把大黑、bbking的手帕,又摸了摸去意大利收到的1758年产瓜内利,顿感人生苦短,潸然泪下。
发烧九段
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。从来只闻其名,未见其人,实在是人间